李纲和黄潜善几乎是同时回到了邵武。时任邵武通判,半月前就得到飞鸽讯息,所以今天率官员前往故县和一都、李家坊,拜访了两位大人,并且和他们一起来到了先生黄履的墓地点香烧纸,三拜三叩首。师兄弟二人皆泣不成声,黄潜善更是捶胸顿足悲切痛哭:“弟子不孝,没有谨尊师诲。如今罢还乡里,才知为师教导蕴涵之理。而今悔已晚矣”。他叫妻子徐氏,儿子黄秠大礼跪拜。
李纲和黄潜善刚开始两人由于朝廷的政治斗争见面都觉得很别扭,但在亲人和乡亲们那浓浓亲情的感召下,在吕慧和徐氏的撮合下,他们的隔阂与仇恨很快就被亲情和乡情所代替。李纲连忙将黄潜善扶起流着眼泪说道:“师兄不要过于悲伤,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后悔亦无用处。希望今后谨尊师训,使自己的后代不重蹈覆辙。”李纲、吕慧和儿子李宗之也在黄履墓前行跪拜大礼。
突然吕慧伤心大哭:“外公,恕甥女不孝,现在才回家看你,以后定要按您的要求教育好子女,不辜负您生前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我虽不能像师兄那样驰骋官场,但也已将外曾祖的《续笔谈》、《补笔谈》、《梦溪忘怀录》、《长兴集》、《苏沈良方》、《南郊式》、《易解》等书籍整理完毕,已置石缄金匮。吕慧的哭诉,更添大家伤悲,两家人祭祀完黄履,大家步履蹒跚地走下山来。仍旧沉浸在思念先生的悲拗之中。
几日之中两家往来甚是亲密,像是全没有过去那血雨醒风的斗争。他们往返于学堂读书时走过的路,去回味过去的美好日子。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正当两家人准备一起就餐之时,来了几十个乡亲父老要拜见李纲和黄潜善,有提鸡、鸭的。也有拿笋干、香菇的,更有人杀猪、宰羊的。他们要感谢两位大人救命之恩,原来他们都是邵武农民起义军人士。
有位六旬老汉说:“我们就是被围困的起义军人,后来听韩元帅的人说是您们向皇帝求情,才留下我们的项上人头,大家非常感谢,特派我们代表邵武参加起义的1000多人感谢二位大人的救命大恩。二位大人请受我们一拜。”大家一起跪下。李纲和黄潜善连忙将众人扶起。黄潜善心里真不是滋味,他心想这里全是李纲的恩泽,庆幸自己听了李纲的话,要不这些纯朴的乡亲不就成了刀下之鬼吗?
乡亲们和李纲、黄潜善一起吃饭,叙孩提之事,讲邵武逸闻。大家毫无戒心,全没疑虑,大块的吃肉,大碗的喝酒。没官场上那步步惊心的暗礁险滩。更没有相互倾轧,你死我活的明争暗斗。有的甚至还用很重的邵武腔叫他们小名(毛或)、(百几)黄潜善和李纲感到极为亲切,桌子上不时笑得前仰后合。当说到两人都是被贬之官时,大家纷纷表示:两位大人就留下吧,我们是一家人啊,有我们吃的也就有二位大人吃的。虽然说的不那么切合实际,却足见乡亲一片挚诚炽热之心。
黄潜善在邵武住了近半年时间,由于高宗许他回家探亲时间已到,便与李纲夫妻和众乡亲辞别。他紧紧拥抱着李纲,难舍难分。随后又极其悲情地叹曰:“回家的感觉真是太好了,在这里的半年是自己几十年外面为官所不能比拟的。只有在这里才有人之真情所在,他后悔当初没有珍惜师兄弟同朝为官尤其是同朝为相的宝贵时间,不是去同舟共济而是背道而驰、分道扬镳,自己怎么对的起先生的再三嘱咐:你们师兄弟要相互提携,互相照顾切莫勾心斗角,一定要为强国富民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之语呢”。说罢便泪湿满襟。见此,李纲难奈心绪地哏咽道:师兄也别太自责,身体为重。来日朝廷若是诏回,多做利于国,善于民之事亦可。黄潜善含泪点头,告别了李纲和众乡亲。
黄潜善遂与徐氏及儿子黄秠一同前往梅州(今广东梅县)。到梅州后不久,由于心情郁闷,总思虑自己欠负太多,久而久之沉疴痼疾,无奈病情重笃,同年便谢绝人世。李纲得知,心情十分沉重,悲切道:“人间之事难以判断,只能留与后人评说,但人间之情永驻不变。茂和兄,你安息吧!”高宗闻讯也有几分伤感,毕竟一起走过那许多艰难的岁月,替自己扛去了多少投降卖国的罪名。为自己他献上了至爱之人。小枚听见这噩耗消息似乎天旋地转,她极为悲痛地说道:“恩人,你既然已去,我苟活何意,自己要做的一切都是为报恩公之情,恩公的离去,自己的心就像那断线的风筝没有了着落之地,她决意离开高宗,借祭祀黄潜善为由,削发为尼,一辈子超度恩公,感情之至,实在令人吃惊、佩服、和震撼。
李纲夫妻在李家坊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他真正领会了陶渊明为什么说桃花源里可耕田的深刻蕴意了。吕慧也十分向往这样的日子,在李纲为官的日子里,哪天不是提心掉胆的啊,丈夫当官的日子甚至还不如贬谪在外的时间长,而现在能真正过着那夫唱妇随的生活。他多么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够长久啊!想到此她吟起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同朝为相请大家收藏:(m.62xs8.com)同朝为相62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