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一流没有开发摩天大楼的经验,原本是想着缓一缓,搞清楚最佳合作方式。
首富要建66层摩天大楼的消息一出,本地银行就一家家地追在潮一流的屁股后面,哭着喊着要放贷,各个都有三寸不烂之舌。
“做房地产开发的哪有嫌贷款多的?”
“全国排的上号的那些个开发商,哪个不是贷款几千上万亿的?”
“你就贷这么一点点,连土地价格都不到,肯定不会有风险。”
“没必要找人合作,白白被分走一杯羹,需要多少钱,我们给你放贷。”
劝的人多了,潮首富自己也觉得没必要再拉人入伙。
潮一流松口仅仅三天,以土地为抵押,四家银行,给潮一流联合放贷的14个亿,就到位了。
一个个都害怕放贷晚了,潮首富就收别家的贷款了。
有了本地首富的加持,项目自启动以来,一直顺风顺水,还比计划提前了四个月封顶。
这栋楼刚刚打完地基,潮一流就不打算卖了,连预售证都没有办,准备整体持有,靠这栋楼退休。
1-5楼,引进一个大型的商场,55-66楼和顶级的酒店集团在洽谈,剩下的直接装修成5A甲级写字楼出租。
市中心已经有十年,没有出过新的顶级写字楼了,在写字楼空置率超高的当下,算是难得的供不应求。
买地的二十个亿,是潮一流做了这么多年首富积攒下来的所有可调配资金。
潮一流为了这块地,卖掉了自己的其他产业。
谁都没有想过,这么顺风顺水的一个项目,因为一个压都压不下去的热搜,原来上赶着放贷的银行闻风而动,一家比一家更急着收回贷款。
封顶过后,只要再花七八个亿,把电机和装修一类的事情搞定,潮一流就可以做安枕无忧的包租公,带着老婆环游世界了。
再也没有比这更契合功败垂成这个成语的案例。
潮一流没有可能认命。
为了不让资金链断裂,潮一流就把自己的私人资产,包括潮长长的私人资产比如布加迪什么的,都给抵押了。
潮一流的情况和那些在别的地方亏了钱的,从买地开始钱都是银行的房开不一样。
最差的情况,按照原来银行要给他放贷的时候的那些个行长的说法,不管这栋楼值多少钱,只要把底下的那块地卖了,他也有的是转圜余地。
他花二十个亿买的地,过了这么多年,升值了不知凡几,他就算贱卖也不止二十亿。
潮一流就是本着这样的信念,最后连一家人保额几个亿的巨额保险都退了应急,正常到期几个亿的保障,这么退了就只拿回一两千万。
倾尽所有,最后还是没能挽救。
银行给潮首富放贷的时候,把土地的价值和烂尾楼的价值给说成了一锅乱炖。
以至于潮首富在破产之前的半个月,都还没太理清楚一块好地和一栋摩天烂尾楼之间的差别。
第一高楼底下的那块地,绝对是市中心独一无二的好位置。
因为不同的原因连着烂了两次尾,任谁见了,都会觉得风水不好。
烂尾楼只有八层的时候,还可以买来拆了卖地。
一栋已经封顶的66层的摩天大楼,那绝对不是说拆就拆的。
潮一流直到破产的那一天都无法理解,分分钟都有人要抢的一块好地,加盖了一栋完整的摩天大楼之后,为什么就成了没人敢要的烫手山芋,直到资金链彻底断裂。
如果不是有绝对的信心。
潮一流不会把刚满十八岁没几天的潮长长和他的布加迪,加到银行贷款担保人和抵押财产的名单上去。
如果不是有绝对的信心。
潮一流不会让潮长长演讲完就赶紧回来,更不会刻意让潮长长从成年礼的热搜无缝衔接到联合国青年代表的热搜。
如果不是有绝对的信心。
潮一流不会把潮长长的名字,和首富唯一的接班人紧紧捆绑在一起。
如果不是有绝对的信心。
潮一流不会连全家人的保险都退掉了,就这么孤注一掷。
如果不是潮一流信誓旦旦地保证只是遇到了一个小小的危机,一家人至少还有巨额的保险,可以安然度过后首富时代。
楼要是能卖,潮一流最多就是跌落首富的宝座,仍然会是当地数得上名号的富豪。
谁接手谁烂尾,风水差到让整个地产界闻风丧胆的第一高楼转让不出去,就得用最后抵押的资产抵债。
这就是地产,看起来好像赚钱很容易,风险也大到一般人承受不起。
法院司法拍卖了潮一流名下的两栋豪宅。
一栋2.2个亿,一栋1.9个亿,都是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司法拍卖的是潮一流的房子,拍卖所得的钱却和潮长长一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法院要根据债权人的债权先后顺序把钱给债权人。
拍卖所得如果足够支付潮首富——前首富欠银行的钱,事情也就到此结束了。
遗憾的是,两栋别墅的拍卖,并不能解决潮家的问题。
4.1亿的巨款,哪里填得上欠银行的十几个亿的窟窿。
后面还有一堆排着队的债权人。
一个广告牌安装事故,就这么压垮了一个几十亿的项目。
从家里宣告破产,到潮长长找葛功明退学的这一个月的时间,潮家一直都没有从本地的新闻首页上下来。
一个月的时间。
生命中无比短暂的三十天。
从天堂到地狱,竟然只需要短短的720个小时。
那些曾经把潮长长捧上天的人,现在都恨不得他下地狱。
捧的时候就没有人问过潮长长愿不愿意,踩的时候更加没有。
喜欢大国小商请大家收藏:(m.62xs8.com)大国小商62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